肇庆人才网>>肇庆资讯
竹海大观旅游景区
作者:newzpp 来源: 阅读次数:10965次 发布日期:2011年3月30日

  观看茂盛的竹子林,我国广东省广宁县为十大竹子之乡,这里已经开发许久的竹海大观旅游景区是很多旅游爱好者的必选。以下是景区介绍。
 

  
  广宁竹海大观旅游景区是位于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广东省广宁县。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,竹林面积达108万亩。
  
  广宁竹海景区占地8.13平方公里,竹子的制氧量是常绿阔叶林的1.5倍,广宁竹海景区的竹林空气负离子含量达9.8万个/立方厘米,形成空气维生素吸吮区和竹林精气熏蒸区,堪称南中国最大的氧吧之一。区内万亩翠竹绵延数十里,构成一幅浩如烟海、气势雄伟、景色奇特的天然竹林美景。美丽清澈的绥江曲折回环蜿蜒而过,诠释着水的灵性,秀丽之水增添了竹的灵秀与峻逸,“春看竹雾、夏赏竹绿、秋览竹浪、冬观竹翠”,形象地展现竹林随四季变化的独特风韵。
  
  徜徉竹海幽林,漫步翡翠长廊,泛舟淼淼绥江,聆听神秘传说,勇闯竹林迷宫……凌波栈道、财击福音、金沙碧水、逍遥垂钓,加上两个全国最大的景观:大竹水车和彩霞石龙龟,令您的旅程充满乐趣。忘忧岛上修竹满园,碧幽绝尘、清雅脱俗,犹如人间仙境。
  
  夜宿竹林别墅,沐浴竹林精气,让您感受亲切周到的个性化服务,体会宾至如归的温馨。驰名的竹林鸡、鲜嫩的靓竹笋、飘香的竹筒饭、甘冽的竹芯茶……充满浓郁乡野风味的农家美食,令您大饱口福。
  
  广宁竹海大观,竭诚为您演绎“竹乡水韵、情怀人生”的奇妙旅程,使您真正领略“超凡脱俗、君子雅风、清淡高远、修身养性”的崇高品格,带您进入一个绿色清幽的世外桃源,引发你无限遐思与眷恋,让您感“竹”良多,知“竹”而乐,满“竹”而归。
  
  景区文化
  
  广宁竹子源远流长
  
  有竹子之乡美称的广宁,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生长。宋元以后,竹子因当时作为生活用品用具原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,而被人们广泛种植。尤其在明末广东已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,商业贸易发达,对竹子需求日增,广宁的竹子生产,也从自给小量生产的自然经济,逐渐转变为适应贸易需要而大规模生产的商品经济。因此历代民间非常重视,不断培植,注意发挥竹子品质上数量上的优势,而且在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,使它成为广宁大宗外销商品。所以当时的竹业。在全县经济上处于重要的地位。现存的史料、方志、碑碣、笔记实录等文字资料,比较充分地反映上述的情况。
  
  注意保护竹子生产
  
  明末清初,随着对竹子需求增加,除原来江河沿岸平坦地带的竹园外,边远山区农户也纷纷垦山种植,形成整山联片的竹林。但农民入山打柴割草,利用山场放牧禽畜,往往出现毁林现象,放火炼山不慎烧毁竹林亦时有发生,并出现偷盗竹木等情况。保护竹园竹山,维护生产者利益,成为当时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。于是很多地方聚众集议,制订乡规禁约,自行公布约束,或呈禀县衙明令公布实行,这种保护竹子生产的风气历久不衰。例如清代光绪十年(1884)六月,潭布上垌坊、社背坊、郭村坊,崀顶坊、前洞水、广头坊和社岗水等几坊乡民,制订加强治安保护生产的乡规禁约,并将此禁约呈请“钦加五品衔特授广宁县正堂随带加二级”许知县批示照准实行。为示慎重其事,还将禁约原文刻石立碑于圩市,公布周知⑴。该禁约中有关保护竹子松杉林茶生产的条文是这样的。
  
  “[五]各乡土人不得放纵猪牛鸡鸭鹅,飧害日一禾茶株,并不得偷盗山场林杉茶竹火柴。以及薯芋瓜菜等项,如违任由指名禀究。”
  
  还有:[六]追究入山割草者擅砍人家树木。[七]追究纵火焚烧山场。[八]追究入山斩草烧灰,因焚烧致伤他人山林者。”
  
  这个禁约共十一条,其中四条就是保护竹子松杉的,可见民间非常重视。
  
  竹子发展竹业繁荣
  
  清代以来,由于广宁竹子生产蓬勃发展,竹子成为一项重要贸易商品,使山多田少贫穷的山区经济亦逐渐兴旺起来。当时交通大动脉的绥江,沿江两岸的大小圩镇,以及主要支流和交通要点,以竹子经营为主的店铺,以竹子为原料的手工抄纸作坊纸广,纷纷设立。尤其是包括竹篾、纸竹、香竹等竹类商品的竹子购销行业,成为各行商业中商号众多,资财雄厚的重要行业。此外沿江各埠步头(码头)专营整扎储运竹木排张的商号、货栈、船舶,亦开展配套经营业务。当时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各市镇纸张需求量很大,所以广宁竹子是作为“纸竹”大批外销,一部份则制成篾把、香竹等半成品输往各地。清代乾隆以来(1736——),可说是竹业经营开始繁盛的时期。到嘉庆期间(1796-1820),已出现由经营竹业的商号店铺成立竹业商会。如古水的纸竹行。或由全圩镇不同行业商号成立综合性商会会馆,如石涧会馆、古水纸竹行,是该地商业中最大的行业,该行业的兴忠店、泉益店、永昌店等三家商号规模较大,他们所经营的纸竹已远销珠江三角洲的顺德碧江等地⑵,清同治六年(1867),古水重修商会会馆,为筹集重修费用发动商号捐款,主要商号店铺87间共捐款690多两,平均每店捐款7两多,而纸竹行忠兴店、泉益店、永昌店三间值理⑶商号,便捐资90多两,可见当时纸竹业资本雄厚和这一行业在整个商贸行业中的重要地位。
  
  其时,石洞亦有商号店铺七十余间⑷。此外扶罗、春水、横迳⑸的纸厂,宾亨、永泰的作坊⑹,经营旺盛,仍是那时我县以大量纸竹为原料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。至于代理购销,运销竹子业务设在乡间寨边的小商小贩,更是在各地星罗棋布,形成一个主营或兼营竹业的大网络。
  
  严惩哄抢盗窃
  
  广宁竹子输出,几乎全部依靠水运,大批竹子集中绥江沿岸几个主要圩镇的商号后,经由扎运行业承运或商号自行雇人自运,利用绥江水流放运。但在春夏两季旺水期放运,常遇暴雨引起洪水骤涨,而致撞毁漂散排张出险之事,不肖之徒则乘机哄抢盗窃。清同治九年(1870)六月,三水县永寿店在广宁购得纸竹数十只,扎成竹排从广宁古水放运输往顺德碧江。于七月初一抵四会避洪水时,被匪徒“乘机捞抢”六十五只。经货主在当地县衙呈报此事。反遭县衙“未察偏断”,并将“未失余竹查封,不究不给。”古水纸竹行值理忠兴店主等几人赴省告状,经省审理此案,结果忠兴店等呈控胜诉,广东军处提刑按察使司孙按察使,即扎饬(月函件通令)四会县署:“起赃给领(追回被抢纸竹等赃物给失主领回),勒拘抢匪。(拘捕抢劫的匪犯)”并为此事示谕广州府南海县、顺德县、三水县,肇庆府高要县、广宁县、四会县,所属各乡绅耆及沿河居民人等知悉:“嗣后如遇有贩运竹木排张经由该处河面,务当约束乡人子弟,安分守法,毋得籍端拦阻,肆意讹索,如竹木排张船只遭风遇涨,被水冲漂,不得乘机捞抢,盗卖勒索,店铺人等不得窝留自买,倘敢故违,一经访闻或被告发,定饬严拿勒交究办!绅耆牌保如敢纵容包庇,串通分肥,亦即一并拿究,决不宽贷。各宜凛遵毋违!特示。”广宁地方为使这份关系本县国计民生、保护竹业贸易运输的重要告示,喻晓周知,特慎重其事地将全文刻在一块巨碑上,立于县城水路门户东乡的码头⑺。省提刑按察使司(相当于今省检察司法机关)明令公布护竹业经营运输,严禁哄抢盗窃,说明当时的省级官衙已给予足够重视,态度坚决。
  
  保障竹业经营
  
  清末期间,绥江沿岸各集镇埠头了已经成为全县竹业贸。易购销活动最频繁而集中的地带,这些资财货物集散地点,也成为不法匪徒觊觎出没的场所。除了像古水、石洞、春水等较大墟镇由当地商会雇请更夫乡勇地夜巡查外,店铺较少的圩市埠头,亦多由店铺出资悬奖(俗称出花红银),缉拿匪徒,保障地方秩序,以利正常经营活动,如扶赖、官步等地的商号店铺便是如此。下面一则清代宣统元年(1909)的官步义信行“长红”⑻:
  
  窃经商固自强要务,防盗亦会治良规,兹我本行各铺,所有篾竹纸竹,香竹篾把以及酒米杂货,乃营业资本所关。诚恐不法匪徒,横起盗心,所由思患预防,悬红警备。此后遇有匪徒偷窃情事,一经知觉,有能拿获窃匪一名有据者,赏花红银二大元;倘有匪徒强劫情事,一经呐喊,立即传锣,互相把截,有能拿获劫匪一名有据者,行内赏花红银十四大元,知确下落,报信有据者,赏花红银四大元。例出必行,专此布达。
  
  官步义信行字启
  
  宣统元年五月吉日⑼
  
  其时,官步、扶赖一带沿河乡村,竹山竹园相接,栽植竹木甚多,民为恐“偷竹偷松,偷禾等等非为”⑽,亦采取筹款悬赏缉盗的办法,也是四处张贴“长红”,喻晓乡邻。但从官步商号与扶赖乡间悬红缉盗两例可见,保护竹子生产,保障竹业经营,已成为当时发展经济和维护人民安定生活的重要因素。
  
  我县竹子生产和竹业贸易源远流长,民间重视竹子生产和发挥竹业贸易优势亦有悠久的传统。广宁的“竹子之乡”的美名是来之不易,了解先人们开拓经营的艰辛和精心栽培的历史进程,不但有助于激发后辈把竹子之乡建设得更好,同时也是竹乡人民的共同愿望吧!
  
  注释:
  
  ⑴见(潭布九坊乡规禁约碑》
  
  ⑵见《广东提刑按察使司禁示碑》
  
  ⑶相当于今商业团体的理事会理事
  
  ⑷见《创建公正馆碑记》
  
  ⑸马迳,今属四会黄田镇
  
  ⑹见《重修龙龛古寺碑记》
  
  ⑺同注(2)
  
  ⑻将通告或告白内容,用大字书写在大张红纸或红布上的一种形式,当时俗称长红。
  
  ⑼《铺行长红》,《官步杂记实录》
  
  ⑽《扶赖纲常会启事》,《官步杂记实录》
  
  发展历程
  
  广宁竹海大观旅游区-民间传说
  
  (一)青衣仙子
  
  话说远古时代,广宁有一对年轻夫妇入山打柴,听见树林深处传来婴儿的哭声,走去一看,原来是个女婴。夫妇见被弃的女婴可怜,便抱回家抚养。女婴长大,美貌如花,加上喜穿青色衣裙,人们便赞她为青衣仙子。到了婚嫁年龄,周围的青年纷纷登门求婚,青衣仙子一个也没看上。其中一个富家公子,求婚不成,老羞成怒,竟带家丁来抢婚。青衣仙子闻讯,急忙向树林里逃走。她跑呀跑呀,累得跑不动了,眼看被迫上,把心一横,一头撞在一株大树上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横蛮的富家公子见了,迁怒于大树,一把火将大树烧着。火光中,只见一缕青烟中青衣仙子袅袅地向蓝天飘去………
  
  第二年春天,在被烧死的大树头下,长出了一丛青皮、节空、尖叶簇簇的植物,迎风摇曳,像青衣仙子一样婀娜可爱,人们便叫它为青皮竹,并将它繁殖。从此,广宁才有青皮竹子。
  
  (二)竹子之乡的由来
  
  相传很古的时候,江边住着一个青年男子,名叫祝山。他没有父母,也没有兄弟姐妹,只有一间破旧的茅屋、几丛青翠的竹子。祝山天天上山,锄地割草,种竹种菜。他唱山歌,做完工便放开歌喉唱起来“青竹千条伴山间,浪花万朵伴龙王:天上星星伴月亮,地上谁伴种竹郎?”
  
  歌声透过彩云,飘呀飘呀,一直飘到天上,被九天银河仙女听见了。银河仙女拨开云雾,往地上一看,见祝山勤劳朴素,体格健壮,身边没有一个亲人,又爱慕、又同情,便驾起祥云,迎着清风来到人间。她站在江边一块大石上,吹-口仙气,化几缕轻烟,忽然变成一个青衣翠袖的姑娘。她望着祝山唱起来“竹子自有绿衣裳,茅屋也有燕伴梁;不爱金银和车马,只求做对好凤凰。”
  
  真挚诚恳的歌声,像一碗甜美的清泉,直沁祝山心脾。祝山忘记了疲劳,忘记了忧愁。他寻声细看,见江边站着-个青衣姑娘,羞红的脸儿露出-对小小的酒窝,含情脉脉,对他微笑。
  
  忽然,一阵清风白雾,又飘来七个仙女,她们唱道:“风吹竹叶摇竹杆,银河仙女凤求凰。竹子低头承露水,仙子低头等情郎。”
  
  祝山听了,又惊又喜,脸上羞的通红。忽然,他又皱起双眉,低声唱道:“衣衫单薄度寒冬,煮粥无米双家穷,茅屋单棚无片瓦,穷哥怎待美娇容?”
  
  仙女们听罢,又唱起来:“种竹要种青竹秧,嫁夫要嫁老实郎;竹子是棵带青树,老实阿哥情久长。好酒就爱好埕装,好妹就爱嫁好郎;好妹好郎成双对,花红叶绿更芳香。”
  
  仙女们唱完歌,化一阵清风去了。祝山觉得奇怪,追上前一看,只见银河仙子正在挥动锄头,锄地种竹。她手勤脚快,锄呀,种呀,转眼之间,就种下半山竹苗子。
  
  啊!满山满岭都长起了青竹子!祝山高兴极了。他走上前去,与银河仙子于挽着手,双双回到小茅屋里。他们结了婚,相亲相爱,以种竹为生。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,竹子种了一山又一山。因此,绥江两岸就成了闻名海内外的竹子之乡。
  
  (三)火烧罗锅老街
  
  民国13年(1924年),广宁县长李济源因反对农民运动被省署撤职而下台。但李济源不甘心失败,到处招揽散兵游勇回乡潜伏,企图负隅顽抗。李济源排行第三,乡间族人,开口说"三爷",闭口说"三哥",他傲气十足,不可一世。李济源带着官印回到车心岗后,为与粤军第三师抗衡,除大量收编"神打"外,还组织了不明真相的群众成立了以五行棠(绰号)为队长的"自卫队"。为确保李济源的巢穴安全,"自卫队"在周围布障设卡,盘问行人,封锁河道。"自卫队"每人都配有蓝布缝制、胸前黄色圆圈内印有"车"字的马褂。在李济源的指使下,"自卫队"还组织侦探人员,越过绥江,到官步、梅龙、横迳一带搜集情报,捉拿"奸细"。凡此种种,使当时商贸媲美东乡、古水、石狗各埠的罗锅,因河道封闭,来往客商断绝,商业贸易骤然衰落,形如死地,群众叫苦不迭。
  
  粤军第三师在郑润琦师长带领下,握守绥江两岸的江积、石涧,控制局势,等待时机。李济源恃有地利、人和之便,经常派人深入第三师驻地刺探军情。他们之间的对抗严重地干扰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。更甚者,当年4月某日中午,石涧有一姓蔡的农民到官步口卖菜,被五行棠属下陈永等人无理逮住,一口咬定其为第三师密探,是刺探军事情报的特务,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,当众强行将蔡某的衣服剥光,用香火灼其下身。蔡某呼救无援,受尽折磨。蔡某无辜受刑之事,在石涧一传十、十传百,当地群众对此非常义愤。第三师借群情汹涌之机,把他们组织起来,一些群众自觉献出船艇,随第三军沿绥江北上,直插罗锅。由于李济源的自卫队人数不多,又是乌合之众,作战能力不强,所以第三师很快攻下罗锅。最后,对车心岗的逆产予以没收或烧掉:没收积极资助李济源的"瑞丰"、"兆泰"商号的所有物资;烧掉李济源所属商铺"万祥"及其在车心岗的房产,以泄心头之恨。
  
  这就是火烧罗锅老街的因由。李济源逃跑了。不久,罗锅老街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。
  
  (四)扶赖情人树
  
  广宁县绥江河畔扶赖村生长着一棵参天的大树。因这树奇特,是两树相拥而生,故名"情人树"。为什么叫"情人树"呢?这里有一段故事。据说,当年有一对情人,相亲相爱,生活幸福美满。一年,暴雨成灾,洪水泛滥,令当地谷物无收,人们生活困难。为了谋生,男朋友决定暂时离开心上人,到外地去,待水灾过后再重回家园。水灾过去了,女儿家未见男友归来,于是每天站在江边分手的地方企盼情郎归。日复日,月复月,很快半年过去了,仍无音信。为了表达对远方情郎的思念,她就在自己站立的地方种下了一棵相思树。相思树结出的红豆妖艳美丽,引来了一对相思鸟,它们见相思树孤单只影,便刁来一粒种子埋在相思树旁,后来长成了一棵榕树。榕树与相思树日夜相伴,产生了感情,便与相思树长相厮守,相拥而生。这棵"情人树“已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,虽然历尽沧桑,但却依然枝繁叶茂。
  
  特产
  
  广宁竹制品
  
  广宁竹制品有手工加工和机械加工两种,分竹编、竹插和竹挂扇三大类:竹编类有菜篮、果盆、竹笪、竹筛、竹箩、竹篸、书箱等200多个品种;竹插类有竹雕、提盒、鸟笼、书柜、礼品盒等100多个品种;竹挂扇类有屏风、挂壁、婚礼盒、彩碟等80多个品种,是美术与竹编相结合的装饰品,题材主要是花鸟鱼虫及山水人物。
  
  广宁竹制品编织精细,色彩淡雅,特别是近年发展的压制竹编工艺品,已逐渐成为陈设品和装饰品。
  
  竹笋
  
  广宁县食用竹笋计有文笋、麻竹笋、毛竹笋、甜笋、筋竹笋、凹箨绿竹笋、硬颈黄竹笋、吊丝竹笋、铁篱竹笋、单竹笋、苦竹笋、淡竹笋、蒲竹笋、赖仔笋等20多种。文笋为食笋中的佼佼者,它具有白嫩、肉厚、味鲜、爽脆和无需浸泡就可煮食的特点,不论炒、炊、酿均为上乘之食品。据分析,竹笋含有蛋白质、糖类、脂肪、多种维生素和磷、钙、钠等元素,还有10多种氨基酸,有疏通肠道、润肺化痰、利尿、减肥和预防肠癌等作用。民间还有用簕竹笋干来治疗腹泻、痢疾和胆痛等病痛。
  
  广东绿
  
  广东绿,俗称广绿石,蕴藏于广宁深山之中,是中国名玉石之一。
  
  据清道光版《广宁县志》记载:"云朝山(今木格云台山)其山石色备五彩,温润而栗,商人贩卖雕作篆首。"广东绿石质细腻,温润如玉,杂质少,硬度适中,易于加工,既是罕见的宝石,又是制作工艺美术品之珍材。
  
  广绿石玉雕产品主要有葡萄花瓶、双龙戏珠、奔腾骏马、飞鱼、仿古编钟、日本仕女、《西游记》组画以及最小的玉雕马头图章。广东绿玉雕最近又有新创,如lOOX60x20厘米的龙凤珠(珠为圆形电子钟)壁、仿世界第一座雕塑人头狮身像、重约5吨的天坛、重1.5吨的玉石塔、重2吨的九龙屏风……造工:精湛,美不胜收。
  
  芋荚
  
  芋荚,是白芋茎苗的一种,分鲜品、干品2种。芋荚是广宁百姓的时菜,味道独特,清香爽口,近年常出现在广宁大小饭店的餐桌上,颇受食客的青睐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写道:"芋梗,辛、冷、滑、无毒,除烦止泻。疗妊妇以烦闷、胎动不安。"民间多用作暖胃、止痛之食疗。
  
  赤蕨
  
  赤蕨,产于广宁山野,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,但因其有粘液,故又称"山蟮"。3、4月间多食其鲜品,其余时间多食其干品,有爽滑、可口、清香之特点。因其能"去暴热、利水道、令人睡,补五脏不足,大治女人血气、血痢不止",民间除以赤蕨作菜外,还以赤蕨干剪碎泡茶,据说常饮可以预防糖尿病。
  
  舂白糍
  
  白糍是广宁过年时不可缺少的特有糕点,具有保管时间长、吃法多种多样的特点。制作方法是:选用纯净糯米,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,用甑蒸成糯米饭,再放到石制的碓臼,以木作碓杵将糯米饭舂烂,加入适量生油、蜂蜡,即可制成扁圆形的白糍。白糍制好后,宜置于竹笪上晾干,后置于缸(或盆)中用清水浸没,加上少许食盐,3--5天换水一次。取用时,宜用专用无油筷子夹出来烹煮。2--3个月后仍存有白糍者,应拿到太阳下晒干,密封放置。再拿出来煮食时要先将白糍干捣碎,用清水浸透后才行。白糍的煮法有干煮和湿煮。吃干的,加油煎或蒸软,吃湿的,加水煮。要甜的多加蜜糖或白糖花生粉、黄豆粉;要咸的多加生抽、生抽鸡蛋或肉粒。
  
  蜂蜜
  
  蜜蜂是人类饲养以供采蜜的蜂类。蜂蜜即蜜蜂采取花液酿成的甜汁。俗语说,要想蜂蜜好,花源宝中宝。广宁花源丰富,平均每季有21万亩花源,养蜂条件良好,农民早就有养蜂的习惯,不仅个人养蜂,而且集体也办蜂场养蜂,并引进了意大利良种蜂370群。据统计,现该县养蜂高达7000多群,产蜜65吨多。
  
  广宁蜂蜜质地纯正,营养丰富,具清热解毒、止咳润肺、滋补强身、健脾补肾之功效。
  
  接下来请继续阅览:肇庆古城墙  德庆盘龙峡
 

(信息收集:肇庆人才网)   
上一篇:肇庆古城墙    下一篇:肇庆九龙湖
相关资讯
Copyright© 2000-2011. Goodjob.cn® All rights reserved. 肇庆俊才网® 版权所有
肇庆人才网专注肇庆人才,服务肇庆企业,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肇庆人才招聘网
本网所有资讯内容、广告信息,未经书面同意,不得转载。
经营许可证编号: 粤B2-200504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