肇庆人才网>>肇庆资讯
“酒堂例规”被列入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高要酒堂文化以宴为媒凝聚乡情
作者:hjq 来源: 阅读次数:1212次 发布日期:2021年5月31日

核心提示: 祠堂和庙堂是各地常见的建筑,而在高要,还有一种特别的建筑,那便是酒堂。它与祠堂有着本质的区别,不摆放祖宗牌位,是村民议事、摆酒设宴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。前段时间,高要“酒堂例规”被列入肇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目前正申请列入省级项目名录。高要独有的酒堂文化再次受到关注。

高要区白诸镇石霞村酒堂内,村理事们在商议村中事务。墙上悬挂着酒堂例规及捐资修建酒堂的名册。高要文化馆供图

高要区白诸镇石霞村酒堂内,村理事们在商议村中事务。墙上悬挂着酒堂例规及捐资修建酒堂的名册。高要文化馆供图

祠堂和庙堂是各地常见的建筑,而在高要,还有一种特别的建筑,那便是酒堂。它与祠堂有着本质的区别,不摆放祖宗牌位,是村民议事、摆酒设宴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。前段时间,高要“酒堂例规”被列入肇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目前正申请列入省级项目名录。高要独有的酒堂文化再次受到关注。

1900多家酒堂遍布全区

据不完全统计,高要现存酒堂1900多间,分布在全区324个行政村和1426个自然村,可谓村村有酒堂。其中,白土镇乐堂村共有酒堂13间,是高要最多酒堂的行政村。

一直关注酒堂文化的高要区文化馆副馆长、高要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邓婉花走遍了各乡村的酒堂。她介绍,关于高要酒堂的起源,目前还没找到文字记载。现存最早的,是建于明代的白土镇刘村红星酒堂,该酒堂仅60多平方米,但酒堂必备的厨房、厨具、台、碗筷等一应俱全。

有着700多年建村历史的回龙镇黎槎村即著名的“八卦村”,在清末民初时就有酒堂6间。这些酒堂均设置在环村道路旁,记者逐个参观完,即绕村走了一圈。位于村口的兴义酒堂建于民国十八年(1929年),面积约600平方米,是该村最大的一间,曾办过小学、初中,做过粮仓。记者看到,这座酒堂是青砖平房,大小门口共有五个,前几年修缮过,正门屋面上的八仙等图案清晰可见。酒堂内设有大厅、厨房、卫生间、厨具间、洗菜台、酒堂规章等,一应俱全。

“酒堂例规”促和谐相处

高要的酒堂各有管理和运行规定,俗称“酒堂例规”。邓婉花介绍,酒堂设有总管、管理员、会计、出纳,有关于酒堂公物的管理和维护、借用酒堂的手续程序、使用设施的收费标准、设施损坏的赔偿责任等等规定,这些都属于“酒堂例规”的内容,由宗族长老和村民代表商议而定,并共同遵守执行。邓婉花走访发现,这些例规在村中深入人心,村民依规而行,成为乡规民约的一部分,且代代相传。

黎槎村的酒堂外墙设置有酒堂介绍牌,以帮助游客认识酒堂文化。记者看到,介绍牌上有这么一句:“酒堂是族人婚、寿、诞、丧等摆宴席的地方,每逢宴席,族 人一呼百应,房里相助,出人出力。”

黎槎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蔡庆华介绍,遇到好日子,会有三四间酒堂同时设宴,整个村变得热闹非凡、喜气洋洋。“在酒堂设宴,本族人招呼一声就来帮忙,出人出力,很热闹,又会办得比较周到,让主人家省心很多。”

高要的“酒堂例规”大体相同,特别是特例部分,主要是对办白事者免收管理费,以表安抚;对敬老扶贫、助学济困需借用酒堂办事者一律免收管理费,以示激励;对外姓或村外借用酒堂办喜宴者实行与本族同等的收费原则,以示平等。

兴义酒堂的例规即是其中代表。记者看到,例规上写明使用酒堂的收费标准,“办白事者,免收水电费管理费,开展敬老、助学等公益事务免费。”

这些特例,为促进宗亲间互助互爱、乡邻之间和谐共处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白诸镇石霞村的酒堂就可外借给到当地生活的外地人摆酒设宴,让经济本不宽裕的设宴者十分感激。兴义酒堂的例规也写明,“外族姓氏借用酒堂,管理费与本族人同等。”

邓婉花认为,“酒堂例规”虽是民间传统做法,但已成为一种乡规民约并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,是高要的一大文化特色,也成为了西江流域文化的载体之一。

酒堂成联络宗族亲情场所

酒堂均由宗亲集资捐资兴建,是宗族开展传统活动、联络亲情的重要场所。虽然如今各处均有酒楼饭店,设宴时也省心省力,但高要村民仍是偏爱到酒堂设宴。

白土镇塱鹤村紧挨圩镇,有大大小小7间酒堂,较大的三间均能设宴100多桌。村干部何庆才介绍,村民还是比较喜欢到酒堂办事,特别是邀请的人比较多时,在酒堂位置 足够,费用也便宜,而且很多宗亲会来出谋策划,大家同心同力,比在酒楼热闹很多。

黎槎村在170多年前就有许多村民到澳洲生活,如今仍有1100多名,而村内常住人口才1400多人。蔡庆华介绍,旅澳村民很重视传统节日,特别是清明。除了去年受疫情影响,以往每年都有很多人从澳洲赶回来祭祖。祭祖后,必定在酒堂聚餐。“大家在澳洲各忙各的,一年到头难得轻松聚一聚。每年回来酒堂聚餐,聊下祖先的过往、现在的生活变化,感受到同根连气,自然就加深了感情。”

回龙镇村民旅澳历史悠久,仍在澳洲生活的据统计有一万多人,但即使是同族人在当地长久且相对集中地居住,也不会筹资建酒堂,家乡的酒堂修葺重建时,他们则积极集资捐资。蔡庆华认为,村民重乡情,宗族观念很强,酒堂是和祠堂一样重要的建筑,只能在家乡建设。“回到家乡酒堂和族人聚会,就相当于认祖归宗。”

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


(信息收集:肇庆人才网)   
相关资讯
Copyright© 2000-2011. Goodjob.cn® All rights reserved. 肇庆俊才网® 版权所有
肇庆人才网专注肇庆人才,服务肇庆企业,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肇庆人才招聘网
本网所有资讯内容、广告信息,未经书面同意,不得转载。
经营许可证编号: 粤B2-20050466